欠薪老板拒不还?颂冠律师事务所教你如何应对!

  • 999+
  • 2025-03-10
  • 颂冠律师事务所

郑汝彬.jpg


案情简介

郑师傅今年六十出头,年轻时跑过长途货运,后来年纪大了,改做专职司机,给赵老板开车。那几年,他风里来雨里去,载着赵老板奔波各地,车上拉的是赵老板的生意,车下跑的是赵老板的财路。

两人约定,每年工资80000元,郑师傅踏实肯干,从不抱怨,一干就是四年。工资呢?赵老板不是没给,但总是拖着,每次都是“下个月一定给你补上”,一拖再拖。到头来,四年工资结了大半,但还欠着20000元始终不肯结清。

起初,郑师傅还觉得赵老板是“忙不过来”,毕竟生意人嘛,资金周转难免有困难。但等了一年又一年,每次催要工资,赵老板的态度却越来越冷淡,电话不接,微信不回,后来连见面都躲着,活像郑师傅是上门讨饭的。


颂冠风采

郑师傅实在没办法,便找到了颂冠律师事务所。接待他的是一位专业律师,听完他的情况后,律师皱了皱眉:“没有借条,也没有转账记录,甚至连聊天记录都没有?”

“是啊。”郑师傅叹了口气,“我这人老实,那时候哪儿想那么多?想着大家都是一个镇上的,低头不见抬头见,他总不至于赖我这一点工资吧……”

律师点了点头,安慰道:“您别急,虽然缺乏直接证据,但您确实为他工作过四年,这一点是可以从其他渠道证明的。再说,赵老板欠薪的事实也不会因为缺少借条就变得不存在。”

接着,律师详细解释了郑师傅的维权途径:“第一步,我们先试着联系赵老板,看看他什么态度。如果他愿意配合,那是最好的;如果他继续推脱,我们就要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。”

律师按照郑师傅提供的线索,先打了几次电话,但赵老板一直不接。于是,他决定换个方式,直接联系赵老板所在的村里人,打听他的情况。果然,村里有人告诉律师:“赵老板最近生意还挺红火的,他不是没钱,可能就是觉得你们拿他没办法。”

听到这话,律师心里有了数。他再次拨通了赵老板的电话,这一次,电话终于接通了。

“赵老板,您好,我是颂冠律师事务所的专业律师,我们接到郑师傅的委托,关于您拖欠他工资的问题,希望和您沟通一下。”

电话那头的赵老板声音明显带着不耐烦:“这点钱还闹到律师那儿去了?他自己当时怎么不说清楚?再说,我生意难做,哪儿有闲钱给他?”

“赵老板,您之前已经承认过这笔工资的存在,而且据我们了解,您的生意并没有受到严重影响。”律师语气平和,但态度坚定,“如果您真的一时周转不开,我们可以商量一个还款方案。但如果您始终不愿意履行义务,那我们只能走法律程序了。”

赵老板冷笑一声:“你们爱怎么弄就怎么弄,反正我没钱!”

电话戛然而止。律师摇了摇头,随后把谈话内容告诉了郑师傅。

“他承认了欠工资?”郑师傅一听,眼睛一亮,“那这事儿有希望了?”

“是的,他承认了。但他现在摆出一副‘死猪不怕开水烫’的态度。”律师分析道,“不过您别担心,既然他不愿意主动解决,我们就采取更有力的措施——正式发出律师函。”

律师函的内容非常明确,详细列出了欠薪事实,并指出:赵老板拖欠工资的行为已经违反了法律规定,如果继续逃避责任,可能会面临更严重的法律后果。

这封律师函发出后没几天,赵老板的态度突然变了。他主动打电话给律师:“那个……律师同志,之前是我态度不好,我最近资金确实紧张,要不这样,我分两次给郑师傅把工资结了?”

律师回答得很干脆:“赵老板,郑师傅已经等了四年,这笔工资本就该结清。如果您现在愿意一次性付清,我们可以考虑不继续采取法律措施。但如果您仍然拖延,那我们就必须进入下一步——起诉。”

赵老板沉默了一会儿,最后咬咬牙说:“行吧,我这两天先凑凑,给他一次性结了。”

两天后,郑师傅收到了赵老板打来的20000元。他看着手机里的到账信息,心里百感交集:“这钱,我可是等了四年啊!”

他特地跑到律师事务所,激动地对律师说:“真是太感谢你们了!如果不是你们,我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!”

律师笑着说:“郑师傅,您以后要记住,口头承诺是不够的,一定要留下书面证据。就算是熟人,也要有借条、转账记录,甚至哪怕是一条聊天记录,都能成为关键证据。”

郑师傅连连点头:“对,对,以后不能再这么马虎了。”

这件事,终于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。赵老板原本以为拖一拖、躲一躲就能赖掉这笔工资,但在法律面前,他的借口终究是站不住脚的。而郑师傅,则在律师的帮助下,拿回了属于自己的血汗钱。

这起讨薪案件的成功,不仅仅是因为法律的支持,更重要的是通过专业律师的介入,让赵老板认识到赖账的后果。很多人都有“欠债不怕,只要能拖就拖”的心理,但事实证明,拖欠工资并不是一件可以随意摆脱的事情。

对于劳动者来说,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,最重要的是保留证据,无论是工资条、转账记录,还是简单的聊天记录,都可能成为日后维权的关键。

这次的讨薪之路虽然曲折,但最终,公道得到了伸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