砖厂老板拖欠工资,颂冠律所为张先生维权成功丨颂冠律所
999+
2024-12-10
颂冠律师事务所
案情简介
2017年冬天,张先生带着一颗踏实肯干的心,来到甘肃定西一家砖厂,帮着老板杨某修建围墙。砖厂位于康乐杜家咀的福缘砖厂附近,张先生虽然年过半百,但干起活来一丝不苟。他和另外几个民工一起,风里来雨里去,忙活了二十多天,硬是把围墙砌得整整齐齐,丝毫不马虎。按照当时的约定,工钱是每天160元,20多天的工作后,他应得3520元。
活干完了,张先生站在砖厂门口,满怀期待地等待杨某发工资。可谁知道,从那天起,杨某开始了“推脱模式”——“过两天结!”“账还没算清楚,先等等!”“最近资金周转不过来,等等吧!”几句轻描淡写的话,就把张先生敷衍过去了。
起初,张先生想着,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钱迟早会还。他没有急着追问,只是默默等着杨某的“好消息”。可时间一长,他发现每次问杨某要工钱,对方都推三阻四,不是电话不接,就是微信不回,甚至连砖厂的人影都找不到了。张先生心里越发觉得不对劲,心想:“这可不能忍下去了!”
和他一起干活的工友王政帮、杨永江,都是看着张先生憨厚老实的人,也替他鸣不平:“张哥,你这钱不能不要!我们可以作证,活是咱干的,钱也该咱拿!”这番话让张先生有了些底气。他辗转找到砖厂附近的人打听,又试图通过微信联系杨某,但都没结果。
时间一天天过去,拖欠的工钱像一块石头压在张先生的心上。每当想起这些辛苦挣来的血汗钱,他就气不打一处来。无奈之下,他决定通过法律途径讨回公道。
颂冠风采
张先生拨通了颂冠律师事务所的电话,把自己的遭遇详细地向法务人员讲述了一遍。从他的语气中,法务人员听出了他多年的压抑与无奈。张先生直言:“我是农民工,靠的是力气挣钱,这钱要不回来,我这一年咋过?”
法务人员耐心地安慰他说:“张先生,您放心,法律是维护您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。咱们会全力帮助您解决问题!”随后,法务人员迅速收集了相关证据,包括张先生的工作记录、工友的证言,以及张先生和杨某的聊天记录等。
法务人员在了解情况后,拨通了杨某的电话。这通电话,是一场心理博弈的开始。
“杨先生,您好!我是颂冠律师事务所的法务人员。我们接到一位张先生的委托,了解到您拖欠了他3520元的工资,想跟您核实一下情况。”
电话那头的杨某明显有些慌乱,但很快镇定下来:“哦,确实是有这么回事,不过最近厂里生意不景气,资金周转不过来,您帮忙转告他,再等等吧。”
法务人员并未被这种托词蒙蔽,而是冷静地说:“杨先生,您既然承认了债务,那就应该尽快处理。根据劳动法相关规定,拖欠工资是违法行为。如果您愿意协商,我们可以共同制定一个解决方案,但这需要您拿出诚意。比如,您是否能在24小时内支付部分欠款,表明您的态度?”
杨某的语气开始软化,但仍试图推脱:“这个……我得考虑一下。”
法务人员向张先生汇报了沟通结果,并指出:“对方目前的态度不够明确,但他感受到了一定的压力。接下来,我们会进一步采取措施。”
几天后,法务人员向杨某发送了律师函,明确告知拖欠工资的法律后果。这封律师函像一记重锤,让杨某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。他开始意识到,如果再拖下去,事情只会变得更加严重。
为了让法律威慑发挥最大作用,法务人员还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进行了举报。劳动监察部门表示会密切关注此事,必要时介入处理。杨某显然意识到,事情正在往对自己不利的方向发展。
在法律压力的多重夹击下,杨某终于松了口。几天后,他主动联系了法务人员,表示愿意还款,并希望能够尽快了结此事。
法务人员随即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张先生:“杨先生已经答应支付欠款,接下来我们会监督他按时履行承诺。您可以放心,事情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。”
最终,在法务人员的努力下,杨某如约支付了拖欠的工资3520元。张先生收到款项的那一刻,激动地连连感谢:“真是太感谢你们了!要不是你们,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!”
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出,无论金额大小,工资都是劳动者用汗水换来的合法收入,绝不能轻易放弃。而对于拖欠工资的行为,法律有着明确的保护和追责机制。
颂冠律师事务所的法务人员用专业和责任心,为像张先生这样的劳动者维护了权益。正如张先生最后说的那样:“有了法律的帮助,咱这心里才踏实啊!”